一流技工,珠三角转型的力量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珠三角能否“鸟枪换炮”,关键在于是否有现代产业工人与之配套&nbsp。

在广州南方人才市场,一家专门从事香水瓶制造的公司开出7000元的高薪,招聘注塑师傅,但是苦等了几天仍然无人问津。

“技能人才难招啊。”招聘人员告诉记者,公司急需一位熟悉PC2000材料的注塑师傅,但是这种材料是近10年出现的新型材料,许多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并没有涉及。

这家企业的招工烦恼也是众多珠三角企业面临的难题。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今天,企业对一流技工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

世界工厂“鸟枪换炮”离不开技工

港商林峰(化名)是珠三角一家塑胶制品生产商,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便开始从事塑胶制品的加工贸易。在他的记忆里,那时的利润能轻松达到10%。而这几年利润已经锐减到可怜巴巴的2%~3%。“企业稍不留神,就可能会出现亏损。”林峰显得忧心忡忡。

而“招工难”引发的工资上涨预期,让珠三角许多企业陷入了两难选择。“尽管生产成本节节攀升,但是产品的定价权掌握在国际采购商手上,企业只能消化一半甚至全部的成本压力。”林峰无奈地表示,如果不涨工资就招不到工人,企业越做越小。如果涨工资,企业就避免不了亏损,显然也是死路一条。

然而,招工难、工资上涨只是表面现象,问题的深层根源还在于珠三角产业结构的低端化。

“从国际经验来看,招工难恰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前奏。”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处长、研究员谭炳才举例道,上世纪60年代,日本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在50%左右,产业工人的短缺使日本制造业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于是日本采取了推动设备投资扩大、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办法予以破解。

被称为“世界工厂”的珠三角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然而,珠三角能否“鸟枪换炮”,关键在于是否有现代的产业工人与之配套。深圳一家高科技企业招聘人员表示,这两年该公司开发的节能产品在国内外非常畅销,但由于高级技工缺乏,工程师设计的一些产品做不出来。

技工紧缺,已经成为珠三角转型升级的拦路虎。正如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所说,珠三角产业升级的最大瓶颈并不是高级研发人才短缺,而是中高级技工短缺!据预测,2010年广东技能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缺口将分别达到459万和132万人。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目前,一流技工在产业转型中的力量,已经引起政府高层的关注。“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2009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视察时曾两次提及此话。

胡锦涛总书记的话,回答了长期让“珠三角制造”困惑的问题:同样的手表配件,中国工厂组装的产品为什么比瑞士工厂组装的缺乏竞争力。同样的汽车品牌、同样的轿车零件,设在中国的工厂组装出来的整车,为什么和国外厂家的原装品质量相差很远?

广东省轻工行业协会会长杨大行举例道,就拿某些相同品牌的汽车来说,国产车与进口车相比,噪音、抖动明显大,出的问题也多。这些牌子的汽车,图纸都与国外的一样,质量差别大,就是出在零件加工环节及装配、工艺的质量。我们的钳工水平不行,装配质量就差很远。

“2009年珠三角人均GDP逼近1万美元,表明珠三角已处于工业化后期,正在向现代化迈进。而与之相适应的是高端化、新型化、高新化的现代产业结构,对产业工人的要求更加专业化、高学历化。”谭炳才表示。

目前,许多珠三角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技工的重要性。广州昭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是一家减震器和转向器生产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昭和成立时,所有的产品都是从日本原装进口。工人只需负责贴标签、贴反光片等简单的工序,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

目前,昭和已经能够自主研发、生产产品,并拥有35条生产线。“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一线工人的技术水平同样转型升级。”昭和制造部副经理陈三才告诉记者,公司有900多名员工,几乎所有的工人都是技工,涉及焊接、表面处理、数控等诸多领域。

“如果工人不掌握核心技术,先进制造业就无从谈起。”陈三才回忆道,数年前,其在日本汽车公司参观时,被生产车间里密密麻麻的机器人所震撼:一条生产线居然是由26个机器人在操作。7年前,昭和也开始引进机器人从事焊接工作,可以将原来的六道工序缩减至一道。“如果工人不懂得编程、操作、维修机器人,再先进的机器都是废铁。”陈三才说。

重新定位技工新角色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技工的传统角色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技工已不再局限于模具师傅、电工、焊工、装配工、维修工等传统产业的工种。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电子商务师、动画设计师、会展设计师等时新的工种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珠三角现代产业体系就像一座金字塔,它的底座要靠庞大的技术工人支撑。而电子商务师等问世不久的时新工种,则代表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方向,而这也正是珠三角转型升级的方向。”业内人士表示。

23岁的陈少萍,去年毕业于广东省电子商务高级技工学校。在由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等组织发起的“炫纺SOHO”青年网络创业大赛中,陈少萍的参赛网店在半年时间里销售额高达11万多元,她还以111357分的创业积分夺得大赛冠军,获得10万元的奖励。

陈少萍所攻读的电子商务专业,正是这10年来慢慢兴起的朝阳产业。陈少萍告诉记者,在课堂上,其所学习的远不止设置网店、网页设计、市场营销等理论知识。学校还要求学生们在淘宝网上开店,进行网上交易。

正是有了这种深厚的知识储备,陈少萍才能从1.2万多名参赛青年中脱颖而出。“目前正是网络发展的黄金时代,电子商务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陈少萍表示,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是她的偶像,未来她希望在电子商务领域有所作为。

无论是先进制造业,还是现代服务业,都需要大量的优秀技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对此表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而没有一流的产品,就没有一流的企业。没有一流的企业,就不可能建设好现代产业体系,更不可能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广东的科学发展也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把技工留在珠三角

珠三角的“技工荒”问题,在很长时期内仍将存在。

“今年7月份毕业的数控车床专业学生,早在春节前就被企业一抢而空。”广东省国防科技高级技工学校老师唐红权告诉记者,广州有家电器产品制造企业,春节后需要招聘五六名技工,几个月都没招到人。

解决技工难题,关乎珠三角的产业竞争力。目前,我省有技工学校232所,国家重点技校47所,高级技校35所,全省职业学院和中专也有400多所。曾有人质疑,有如此庞大的职业技工教育体系,为何满足不了广东现代产业体系配套技能人才的需求?

“现在大多数父母望子成龙,认为孩子在生产车间当工人收入低、没前途。只有考不上高中和大学的学生才会无奈上技校。”唐红权表示,一边是许多企业追着技校抢毕业生,一边则是技校四处奔波到各个中学找生源,这是所有技校都面临的尴尬。

事实上,蓝领工人并不像老百姓想象中的干活累却待遇低。唐红权分析道:“普通技工的月薪能达到两三千元,经验丰富的技工则能拿到四五千元。如果是顶尖级技工,甚至可以拿到七八千元或是上万元,这比一些博士的收入还高。”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技工的职业发展空间也并不狭窄。1996年,陈三才从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后供职于昭和公司。起初,他只是一个发放毛坯的设备保养工,但对机器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公司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平均每年能为公司节约100多万元成本。10多年时间里,陈三才也从一名普通技工成长为制造部副经理。

然而,就在珠三角乃至广东全省普遍面临技工荒的同时,却出现了优秀技工加快流向长三角的趋势,这无疑使得广东的技工荒雪上加霜。“对于那些有知识、懂技术的优秀技工来说,他们的视野更为广阔,目光不仅仅是停留在珠三角。”在陈三才看来,长三角的薪酬水平对技工更有吸引力。他举例道,同样是汽车零配件生产线上的科长,在上海能拿到20万元年薪,而在广州只有12万元左右,两者相去甚远。

怎样才能把优秀技工留在珠三角,这个问题值得政府和企业思考。

标签: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一流技工,珠三角转型的力量》
文章链接:https://m.jixiao100.com/1644.html
本站资源来源于网络及AI生成,如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