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新兴职业技术学校:彩云之南的职教明珠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七彩云南,有一所正在冉冉升起的职业教育新星——云南新兴职业技术学校。这所植根于红土高原的学府,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鲜明的专业特色和丰硕的育人成果,正逐渐成为云南职业教育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学校秉承”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校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着属于自己的华彩乐章。
云南新兴职业技术学校坐落于昆明市呈贡区,校园占地面积300余亩,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学校建筑群错落有致,融合了现代建筑风格与云南民族元素,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为学子们提供了优美的学习环境。学校教学设施先进完备,建有标准化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学生公寓、运动场馆等基础设施,各类实训室设备总值超过5000万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共建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如与云南白药集团共建的医药实训中心、与昆明机床厂共建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先进的实训条件。
学校专业设置紧密对接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和”三张牌”战略部署,形成了以医药卫生、文化旅游、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为主的四大专业群。其中,护理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有模拟医院、基础护理、临床护理等实训室,配备进口高级护理模拟人等高精设备;旅游管理专业依托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多家五星级酒店和知名旅行社开展深度合作;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与比亚迪、蔚来等车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紧跟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学校还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近年来新增了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前沿专业,体现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
师资力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云南新兴职业技术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比35%,”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60%。学校实施”名师工程”,聘请了包括国家级技能大师、省级教学名师在内的20余位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护理专业带头人李教授是云南省护理学会常务理事,主编多部护理专业教材;旅游管理专业王老师是国家级导游资格考试考评员,具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学校还建立了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要求专业教师每五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更新。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创新性地提出了”三融合”育人模式: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融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融合。每个专业都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与200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2022届毕业生张同学通过学校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合作项目,毕业后直接留院工作,如今已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李同学在校期间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开发的智能控制系统,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达85%,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0%。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云南新兴职业技术学校立足云南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地域特色,打造了”一月一节”文化品牌活动:三月民族团结月、五月技能文化节、十月创新创业月等。学校建有民族艺术团,定期举办民族歌舞展演、民族手工艺制作等活动;创新创业学院孵化学生创业项目30余个,其中”云岭茶艺”项目获得省级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学校还高度重视体育教育,建有标准田径场、室内体育馆等设施,学生篮球队连续三年获得云南省大学生篮球联赛高职组冠军。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国际交流合作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维度。作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联盟成员单位,云南新兴职业技术学校与泰国清迈职业技术学院、老挝国立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访、课程共建等项目。学校护理专业招收来自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旅游管理专业与日本酒店协会合作,选派优秀学生赴日实习。2023年,学校获批成为”澜沧江-湄公河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单位,将在跨境电子商务、国际旅游等领域的职业教育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云南新兴职业技术学校制定了”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建设”云南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的发展目标。学校将投资2亿元建设新校区,新增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50名,建设3-5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重点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能源汽车等专业群,力争5年内建成2-3个国家级骨干专业。校长在2023年开学典礼上表示:”我们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摇篮和技术创新基地,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回望过去,云南新兴职业技术学校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展望未来,在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新时代,这所年轻的学校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红土高原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正如校园中心广场上镌刻的八个大字——”技能报国,匠心筑梦”,这既是学校的办学追求,也是对所有学子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