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中国集训队第一阶段考核(8进4)技术点评在国家集训基地广州市技师学院举行,该项目国家集训队首次开考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考核于26—27日在国家集训基地广州市技师学院进行。按照“阶段性考核的内容以技能为主,并体现世界技能大赛竞赛规则及安全健康相关内容”的要求,考核四大模块:原型设计建模、原型工程图、原型制作、原型装饰。选手须在18小时内完成作品。
来自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的周华振、史济隆,宁波技师学院的朱森权,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的满金龙,山东交通技师学院的张风利,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文俊凯,以及广州市技师学院的杨明道、梁耀锋,8名选手同台竞技,角逐4强席位。
项目中国首席专家、专家组组长、考核裁判长熊志勇表示,经过上一届的历练,我国原型制作项目的整体实力大幅提升,进入国家集训队的8名选手实力不凡,经过一段时间的集训,无论是单项技能还是综合实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本次考核的试题拟定、考核程序、考核标准、考核形式等均严格按照世界技能大赛文件标准进行操作。相较于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考题——制作潜水艇模型,其难度更大,时间更紧凑(从22小时缩减至18小时)。
8人使用3台车床2台铣床,机床的使用也完全按照世界技能大赛的“提前预约、先约先用、时长限制、头天用时少第二天可优先使用”等原则。“这样更有利于选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迫使选手充分发挥每项技术的水平,全面考核选手的综合能力。”熊志勇指出。
“该项目在第44届首秀夺魁,实力已进入第一方阵。因此,本届集训工作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战略战术、主客观因素、技能心理、文件解读、信息分享等等,都要做得更好。”熊志勇坦言,集训工作既感“亚历山大”,又充满期待。
据悉,8名选手中,周华振、朱森权曾入选第44届国家集训队,其他选手也多在各自学校梯队中加强训练,因此实力相对均衡,在比赛中体现出了国家集训队选手应有的水平。“我认为每位选手都有获得晋级4强的实力,集训基地的任务就是严格训练和考核,为国家遴选出最棒的选手。”这是熊志勇和团队的使命。
设计建模、车削铣削、3D打印、抛光钳工、喷漆装饰……赛场上,选手们施展技能十八般武艺,呈现了一场“技与艺较量、力与美结合”的技能“展示会”。
据介绍,原型制作作为工业产品的“首版”,其工艺要求尤为精密,选手需要把技术打磨至“老师傅”的水准,精准达到一根头发丝的1/100,精通11种设备7大工种技术。
“组织顺畅,团队和谐,齐心协力。”谈及本次考核的保障服务工作,熊志勇大为欣慰。他和整个团队明白,金牌项目的集训和考核必须有“金牌风范”。在整个考核中,牵头基地和其他基地以大局为重,相互配合,形成了合力。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原型制作项目牵头集训主管部门会同其他集训主管部门成立考核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裁判由技术指导专家和选手单位选派人员(来自同一单位的裁判员为1人)组成。检测工作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完成,检测过程由至少2名来自不同代表队的裁判员进行监督。
赛前,为保证考核比赛科学有序、公平公正,专家和基地多次讨论考核比赛的各项细节,同时召开全体工作人员大会,部署赛事工作,明确岗位职责,确保比赛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