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的艺术摇篮: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的前世今生与未来展望
在成都这座拥有三千年文明史的城市腹地,坐落着一所承载巴蜀文化精髓的艺术殿堂——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这所创建于1958年的专业艺术教育学府,历经六十余载春秋,已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中等艺术专业学校之一。学校以”传承文化精髓,培育艺术新人”为办学宗旨,在川剧、舞蹈、音乐、杂技等传统艺术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家的摇篮”。
走进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融合传统川西民居风格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建筑群。校园内绿树成荫,艺术雕塑点缀其间,处处彰显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现设有中国舞表演、川剧表演、音乐、杂技、美术设计与制作、戏剧影视表演等六大专业,其中川剧表演和杂技专业更是享誉全国。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8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35%,不少教师本身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曾在国际艺术赛事中获奖的艺术家。
川剧作为巴蜀文化的瑰宝,在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得到了最系统的传承与发展。学校川剧专业创立于建校之初,六十多年来培养出包括”梅花奖”得主在内的众多川剧表演艺术家。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学校不仅注重唱、做、念、打等基本功训练,更创新性地开设了川剧音乐理论、川剧脸谱艺术、川剧服饰文化等特色课程。2019年,学校与四川省川剧院合作建立的”川剧传承创新中心”正式挂牌,成为集教学、创作、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每年举办的”川剧艺术周”活动,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川剧爱好者前来观摩交流。
舞蹈教育是学校的另一张闪亮名片。中国舞表演专业采用”课堂+舞台”的培养模式,学生从入学起就有大量舞台实践机会。学校舞蹈团多次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青少年艺术展演,并屡获金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将四川本土民间舞蹈元素融入教学体系,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巴蜀舞蹈课程群”,包括羌族锅庄、彝族打歌等民族民间舞教学内容。2021年,学校原创舞蹈诗《锦城记》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表演艺术类一等奖,充分展示了学校在舞蹈创作与表演方面的实力。
音乐专业坚持”传统与现代并重”的教学理念,既开设民族器乐如古琴、琵琶、二胡等课程,也设有钢琴、声乐等现代音乐方向。学校民乐团定期举办”国乐雅集”音乐会,成为成都音乐界的品牌活动。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音乐治疗、音乐制作等新兴领域,与四川音乐学院合作开设”3+2″中高职衔接班,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杂技专业作为学校的特色专业,培养出了多位在国际马戏节上摘金夺银的杂技演员。学校创新性地将传统杂技技巧与现代舞台艺术相结合,创作了《蜀韵·绳技》《熊猫杂耍记》等富有四川特色的杂技节目。学校杂技团不仅在国内各大卫视亮相,还多次赴欧美、东南亚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成为传播巴蜀文化的重要使者。
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紧跟时代步伐,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舞台美术、传统工艺美术等方向。学校与成都多家文化创意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生作品多次在”成都创意设计周”等活动中展出并获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将蜀绣、漆器、竹编等四川传统工艺纳入课程体系,聘请非遗传承人担任客座教授,使古老工艺在年轻学子手中焕发新生。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强劲。学校依托成都作为”中国影视第四城”的区位优势,与本地影视基地、剧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专业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设有表演工作室、配音工作室、影视制作工作室等,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参与实际影视项目。2022年,该专业学生参与演出的网络剧《锦城少年事》在各大平台热播,获得良好口碑。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构建了”品德修养+专业技能+文化素养”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除专业课外,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巴蜀文化概论》《艺术哲学》等通识课程。学校还定期邀请文化名家、艺术大师来校举办”天府艺术大讲堂”,开阔学生视野。在德育方面,学校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职业道德,通过”艺术名家成长故事””优秀校友返校日”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对外交流与合作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学校与法国巴黎国立音乐舞蹈学院、韩国国立传统艺术大学等海外艺术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访、联合创作等项目。2018年,学校加入”一带一路”艺术教育联盟,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国内,学校与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高校保持密切交流,定期选派优秀教师进修学习。
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同样突出。作为四川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基地,学校每年承担数千名青少年的艺术水平测试工作。社区艺术普及也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教师和学生定期深入街道、乡镇,举办公益艺术讲座和演出。在非遗保护方面,学校师生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的数字化记录工作,为传统文化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拥有专业剧场2个、排练厅12间、琴房60余间,各类乐器、服装、道具价值超过两千万元。2020年投入使用的”数字艺术实训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虚拟演播系统、动作捕捉设备等,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前沿艺术科技的平台。图书馆艺术类藏书达8万余册,其中包括大量珍贵的川剧手抄本和民间艺术档案。
毕业生发展情况是检验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据统计,学校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达98%以上,其中约30%进入专业艺术院团,25%升入高等艺术院校深造,其余分布在艺术教育、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知名校友包括川剧表演艺术家陈巧茹、青年舞蹈家张娅姝、杂技明星李振宇等,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
面向未来,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制定了”十四五”发展规划,将以建设”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艺术学校为目标,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更加符合艺术人才成长规律的教育体系;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更多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三是提升创作演出水平,打造更多具有巴蜀特色的艺术精品;四是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五是改善办学条件,规划建设新校区,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创作环境。
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校长李明远表示:”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将坚守艺术教育初心,勇担文化传承使命,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我们相信,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漫步在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的校园里,琴声、歌声、练功声此起彼伏,处处洋溢着青春的艺术气息。这所承载着巴蜀文化基因的艺术学府,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新时代,在传承与创新中续写着属于它的华彩乐章。正如一位老教师所说:”这里不仅是学习技艺的地方,更是感悟艺术真谛、传承文化薪火的精神家园。”在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滋养下,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必将培育出更多艺术新苗,让巴蜀艺术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