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招生中的“剧场效应”

“有偿招生”是一些民办学校赖以生存的潜规则。实际上,这一现象几乎贯穿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整个民办教育系统,在行业内部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招生中出现的各种“推荐费”“介绍费”“劳务费”等,让有招生资源的拥有者趋之如骛。

据说,在招生竞争激烈的地区,一些公办学校的教师开始争着做班主任。班主任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在幼升小、小升初和中招、高招中给学生推荐学校,推荐的背后是可以得到一系列的好处,除了好处费之外,还可以享受被请吃、送礼品、免费外出旅游等服务。

送一个生源,就可以拿到几百元不等的好处,甚至有学校给出的提成标准高得离谱。某地的初中学校只要能送过来一名学生到某广州中专,学生第一年的学费就作为介绍费。你可能觉得这有些荒唐,但这在广州真实存在,而且基本每家的民办中专技校给的劳务招生费,都能在4500以上。

我相信,在一个区域内不是所有的民办学校都愿意给好处费,但是,一旦有一所学校给了,其他学校就只能跟进,否则你的生源就会受到影响。一旦有学校提高了好处费的标准,其他学校全都要跟着涨。这就像是招生中的“剧场效应”。

民办学校招生中的“剧场效应”-广东技校排名网

“剧场效应”来自经济学效应理论,也称为“踮脚效应”,是指在一个剧场中,大家都坐着看剧,当有一个人为了看得更清楚而站起来看的时候,其他人也会为了看的更清楚而站起来,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使越来越多的人都不得不站起来看,最后大家都站起来了,不仅会受累,观看的效果也不好。

民办学校的招生生态就是这样被破坏的。“剧场效应”让民办学校之间相互牵制而动弹不得,在“剧场效应”的之裹挟下,每一所学校都是受害者。

每一种乱象的产生都源于办学人内心的方向感和道德感的缺失。这样的招生乱象根源在于群体诚信缺失、害怕吃亏心态,办学者互相信任的道德环境坍塌。如果同一区域内的办学人能坐下来协商,达成共识,或者通过当地民办教育行业组织订定契约,共同遵守良性竞争的约定。一旦有人跨越红线,严惩第一个破坏规则者,让其得不偿失,付出惨痛代价,就可能刹住不正之风。同时,各学校的招生成本定会大大降低。这是需要通过行业自律建立的新秩序。

目前,各地都发布了“最严”招生令,招生的红线不可触碰。一些地方还开展了“幼升小”“小升初”招生工作检查和专项治理。

  1. 一是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未经审批或备案。
  2. 二是招生过程收取择校费或未经公示的收费项目。
  3. 三是违反广告法的规定,或夸大宣传。(这点下面着重阐述)

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广告不得有不实虚夸之词,。一些民办学校在招生宣传中总是不自觉地使用“最”“首个”“第一”等词语。需要提醒的是,这些都是被禁止在广告中使用的。《广告法》规定,广告中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不得使用或者变相使用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或者形象。

民办学校通常喜欢拿一些领导做背书。有时候你会看到一些学校的办学人或校长接受国家领导人接见的照片出现在了招生广告中。这并不意味着这样做就是合规的。正规报纸杂志上刊登任何学校的招生简章都不能出现国家领导人与学校领导的合影照片,同时,会删除文中那些有“第一”“最”等字眼。

  • 你是被谁介绍到中职的
  • 春季招生和秋季招生区别
  • 中职春季招生,无奈中的选择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民办学校招生中的“剧场效应”》
文章链接:https://m.jixiao100.com/532.html
本站资源来源于网络及AI生成,如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