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教育是教育研究中被忽略的教育类型,在大学扩招以前,技校是处于师范类院校之后的优选院校,排在高中教育之前。自大学扩招之后,高中的地位上升,技校的地位不断下降。尽管如此,技校却依然在严峻的生源压力之下顽强地生存,继续发挥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功能。可以说,技校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
1技校是兜底教育
由于技校属于人社部门管理,不属于教育系统管理,因此技校在学生来源、办学资源、办学分工等方面与教育系统主管的学校存在差异,同时也因此获得了一定的办学优势。从学生来源上讲,技校招收的学生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初中毕业生,这类学生没有分数线的要求,只要想读书就可以入校就读,所以技校一般招收的学生都是成绩最差的学生;一部分是社会人员返校就读的学生,技校随时保持开放的态度,社会人士进入技校就读,学校对于他们也没有任何要求。不论是后进生源还是社会生源,都是不易管理和教育的生源力量,技校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教育体系中的兜底主体。
2技校投入来源

从办学资源上来看,技校不属于教育部门管理,教育系统会将资源和项目优先投入到普高教育和职业教育中,而较少投入到技校中,技校的办学资源一是来源于人社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投入,二是来源于自身的自主创收。从前者来看,教育并非人社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的主营业务,即使能够获得人社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资源投入,资源投入量也不大。从后者来看,正是由于技校不属于教育系统监管,同时缺乏相关的资源投入,技校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获得和形成自主营收的权力与能力。技校可以自主在外接项目,可以进行承接社会上的人力资源培训,同时也可以承接政府的人力资源培训项目。因此,技校的办学资源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自主创收。
3技校是以技能为导向教育
从办学分工来看,技校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普通教育主要着眼于文化知识的教育,技校教育主要着眼于技术技能的教育。技校教育与职业教育具有相似性,二者均是指向技术教育和技能教育,但是职业教育在实际运行中,缺乏市场导向,在教育总体趋向中仍然偏向知识教育与理论教育,职业教育的“职业导向”体现得不够充分,技校在实际运行中,则始终坚持技术教育和劳动教育,坚持以学生的技能操作为主,弱化知识教育和理论教育。
技校的市场导向,一方面给予了技校获得发展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则使得技校的师生能够根据市场方向进行教学工作,教师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学生在学校上强化学习实训,学校的管理和培养能够紧跟时代需求,及时回应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一言以蔽之,技校自身定位于市场化运作模式,使之能够始终保持学生培养方向。此外,技校还强调劳动教育,学生一入学,学校就营造了学生未来从事一线生产的氛围,明确指出学生未来的就业导向是到工厂,到生产一线就业,因此学生在入学和入职时,就明确了自身的发展归处。
4技校教育方式
技校教育的有效性,一是体现在技校教育模式与技校学生能力的匹配上。技校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是实训为主的教学,即在知识教育和实训教育上,以实训教育为主。学校不会对学生进行大规模的系统知识教育,而是在具体操作中将知识点分解,边操作边传授知识要点。这种教法既是技能培养的要求,是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在技校中就读的学生,普遍是在中高考中被淘汰出来的学生,初高中的教育是以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为主,技校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有限,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不足,技能教育和操作教育能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趣味性,符合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
5技校培养与市场匹配
二是体现在技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校学生愿意从事技术技能型工作。尽管技校所培养的人才不是高端人才,而是从事一线生产的操作工人,但是这些学生毕业之后,普遍愿意进入到工厂从事一线工作。相比之下,职业院校的学生愿意从事一线工作者寡,技校学生能够填补我国一线工人“用工荒”。二是技校学生就业的对口率高。技校学生学习什么专业,多愿意从事与之相关的工种,并且在工作之后能够迅速上手,而职业院校的学生和高等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多从事与其专业无关的工作,工作内容与专业知识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需要在工作中进行培训和历练。
三是技校教育的有效性体现在技校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一道防线之上。由于技校收取的学生基本都是后进生和社会生,后进生是成绩最差的学生,社会生因经历过社会生活,习惯和习性不如学生单纯,他们有着较为复杂的思想和行为,如果放任他们流向社会,他们既会因缺乏技能而丧失生活能力,从而可能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同时因缺乏劳动技能不能找到工作或合适的工作,也是社会劳动力的浪费,继而会影响我国社会的再生产。技校针对这类学生进行技能教育和行为改造,通过给技校学生赋能,能够有效解决他们个人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并且保障我国工业生产的稳定性。
6总结
技校教育实则是对后进学生和剩余学生的规训过程,这一规训过程通过按照符合这一群体的能力特点和市场需求,为学生再造了价值感和意义感,使得他们从中小学时代的边缘处境中走出来,能够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同时通过技能学习充实了时间,让时间也变得有意义和价值。对于后进学生和剩余学生而言,技校的弱竞争性和强个体性,以及技能教育的软约束和多元选择,使得他们能够寻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简言之,技能教育的培养体制使得这些个体不至于逃逸出社会劳动力结构,避免了他们成为市场化的孤立者和社会化的破坏者,从而保障了社会稳定。
不论是从个体发展还是社会运行角度来看,技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技校的发展却受到不公对待。一方面,技校所招收的主要是劣质生源,劣质生源的集聚本身就为技校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印象,家长们普遍认为技校是不宜就读的学校;另一方面,技校所培养的是一线工人,在就业鄙视链中,一线工人是处于鄙视链的底端,技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只能进入到低端的工作岗位,家长们更加不愿意让子女到技校中就读。
- 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
- 职业教育的定义与现状














成立时间:1956年评级得分:93




成立时间:1984年
成立时间:1979年



















成立时间:1981年



成立时间:1965年
1.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
优势:
智能制造专业突出,与广汽、腾讯等企业深度合作,学生未毕业即被预订,毕业生平均薪资达6800+元。
拥有“真枪实弹”的车间教室,连续8年位列广东技校榜首。
新增“数智营销技术”“商务数据分析”等前沿专业,适应数字经济需求。
2.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优势:
政府重点支持,全省唯一副厅级技校,实验室设备先进(如元宇宙技术应用实验室)。
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等专业与制造业企业紧密对接,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
3.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轻工领域特色鲜明,食品加工、服装设计等专业实力强,教学设备先进。
与轻工行业企业合作,提供丰富实习机会,毕业生多进入食品、纺织行业。
4.广东省机械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标杆学校,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专业省内领先。
实训基地配备库卡机械臂等先进设备,培养高精度技术人才。
5.深圳市高级技工学校
优势:
投资11亿建设实训基地,无人机实训直接使用大疆生产线,新能源汽修专业拆解特斯拉等高端车型。
新增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贴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
6.广东省交通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交通运输类专业(如物流管理、汽车维修)就业率高,与广铁集团等企业合作定向培养。
新增“低空飞行器技术应用”“盾构机操作与维护”等特色交通专业。
7.广东省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领先,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设备完善。
与华为、中兴等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毕业生多进入通信和IT行业。
8.广东省医药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医药卫生类专业(药学、护理)就业率超95%,与广药集团合作订单培养。
拥有GMP标准药剂实训车间,实践教学资源丰富。
9.佛山市汽车工程学校
优势: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省内知名,配备智能汽车诊断设备和新能源车实训平台。
新增“车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培养智能汽车领域人才。
10.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
优势: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实操性强,与高星级酒店合作,学生实习覆盖广交会等大型活动。
新增“智慧旅游服务”方向,结合数字化营销技能培养。
其他亮点学校
岭南工商第一高级技校:直播电商专业学生未毕业即成百万粉丝网红。
珠海市建筑工程学校:建筑类专业结合BIM技术教学,实训项目涵盖智慧城市管理。
选择建议
1.看专业匹配度:优先选择与产业需求契合的专业(如智能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
2.关注校企合作:合作企业直接影响实习和就业质量(如白云工商与腾讯、深圳技校与大疆)。
3.考察实训条件:先进设备(如工业机器人、元宇宙实验室)是技能培养的核心保障。
以上排名及信息综合自多个来源,具体选择需结合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如需更多招生细节或专业对比,可参考各校官网或教育局
发布的最新数据。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