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中职,我比很多人过得好
叶定欣(持蓝色奖状)大学时组队参加亚太大学生机器人比赛,与本科院校同台竞技,最终入围十六强 芥末堆 肥狗 12月31日报道 今年,深圳因中考竞争激烈,超过一半学生上不了公办普通高中的消息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考不上普高去中职,那就完了”是许多家长和学
近日,山东菏泽市一中学被曝光不让成绩差的学生参加中考,直接“分流”到中等职业学校。随后,山东省教育厅公开回应,已严肃查处,严禁剥夺学生参加中考的权利。
事实上,近年来,这种现象屡禁不止。菏泽市2015年就被媒体曝光多地中考生被强制“分流”。

“分流”变“分层”,这是近年来职业学校招生的尴尬,职业学校成为学生无奈的选择。在中等职业学校,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这是一个利好消息。
但高职扩招能给中等职业学校带来什么?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尴尬如何化解?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如何建设?4月17日,在中国教育科学论坛上,职业教育的发展备受关注,论坛就职业教育的困境及未来进行了深入探讨。
职普比例“大体相当”落空
今年3月1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通知》要求各地调整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推进高中阶段职普协调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例不协调的地区,要采取强有力措施予以调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要把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放在中等职业教育,把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增量主要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事实上,职普比例“大体相当”一直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政策。但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志晶发现, 2012年以来,中职的规模在持续减少,具体表现为中职学校的在校学生规模减少及校均规模减少。
于志晶对中职滑落的原因进行了梳理,发现人口、政策、市场等因素都影响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他认为,适龄人口递减,和高等教育发展对普通高中形成刚性需求,两者叠加,是造成中职学校生源减少的客观因素。
另外,对于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很多地方出现了“政策空置”。2011年,于志晶根据各地出台的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统计,发现全国31个省份,有19个省份确定了未来中高职发展规模指标,其中11个省份确定到2020年中职规模比2009年有所增加,8个省份有所减少,12个省份没有明确规模指标。
“这种地方‘政策空置’状态从省延续到市以及县,层层空置的结果对普职比例的失衡产生了放水效应,一些地方的职普比例一降再降,这是造成中职规模持续减少的政策性因素。”于志晶说。
升学通道不畅
中职是职业教育里的基础教育,教师和学生有许多特殊性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其特殊性体现在哪里?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但中职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就认知层面看,从事中职教育的管理者和教育者中
据统计,目前我国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的比例为35%,进本科的比例是5%,升学通道不畅一直是中职学校的苦恼。
“虽然说中职进入高职有一部分通道,但是往上走很困难,事实上仍然是‘断头教育’”。于志晶说。
他认为这是造成大家不认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进入普通高中能够比进入中职学校有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所以在选择上,学生和家长更倾向于前者。
而部分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突出,办学特色不鲜明,更让学生和家长用脚投票,摒弃低质量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不能成为一个断头教育。”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洪兵说,“人是往上走的,草根不能永远是草根,要打破阶层固化,迭代升级,职业教育如果是一个断头教育就没有出路。”
于志晶认为,目前我国的上位教育改革和标准建设滞后,最突出的问题是本科层次的学位制度和标准是缺位的。比如,现在有专业硕士学位,但是在本科层次,没有专业学位,只有学术学位。“想把中职到高职、本科,到上位教育打通,专业学位的缺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中职的现代化转型
就如何化解困境,一些地方的中职学校已经开始探索。
《民生周刊》记者注意到,今年中职学校不仅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还招收往届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城乡劳动者、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教育并举。
生源的多样化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适龄人口减少的问题,但中职教育要稳定发展还需要多举措并举。
于志晶建议,建立具有职教特点的本科、专科专业学位制度,让中职毕业生升学更通畅。另外,中职学校要实现课程多样化,教育形式多样化,改变入学模式、毕业模式,变成终身化教育,并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来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校长段福生认为,中职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地方教育,要办区域离不了的职业教育。“要把中职办出特色、水平和成绩,不在解决区域的痛处下功夫,我们依然没有吸引力。”
他提出产教融合、城教融合双轮驱动。中职学校对接行业的前沿标准,培养急需人才。同时紧扣区域发展,区域调整产业结构,学校立即把不适应的老专业进行有效调整,把新专业用职业教育的平台进行集成,服务于产业和企业。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本文源自头条号: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
速看!又有12所学校被确定为卓越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
近日,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财政厅根据《关于做好第三批湖南省卓越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9〕375号)精神,经各地各校申报、组织专家评审、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项目拟入围名单公示,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共同审定,确定了第三批














成立时间:1956年评级得分:93




成立时间:1984年
成立时间:1979年



















成立时间:1981年



成立时间:1965年
1.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
优势:
智能制造专业突出,与广汽、腾讯等企业深度合作,学生未毕业即被预订,毕业生平均薪资达6800+元。
拥有“真枪实弹”的车间教室,连续8年位列广东技校榜首。
新增“数智营销技术”“商务数据分析”等前沿专业,适应数字经济需求。
2.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优势:
政府重点支持,全省唯一副厅级技校,实验室设备先进(如元宇宙技术应用实验室)。
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等专业与制造业企业紧密对接,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
3.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轻工领域特色鲜明,食品加工、服装设计等专业实力强,教学设备先进。
与轻工行业企业合作,提供丰富实习机会,毕业生多进入食品、纺织行业。
4.广东省机械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标杆学校,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专业省内领先。
实训基地配备库卡机械臂等先进设备,培养高精度技术人才。
5.深圳市高级技工学校
优势:
投资11亿建设实训基地,无人机实训直接使用大疆生产线,新能源汽修专业拆解特斯拉等高端车型。
新增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贴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
6.广东省交通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交通运输类专业(如物流管理、汽车维修)就业率高,与广铁集团等企业合作定向培养。
新增“低空飞行器技术应用”“盾构机操作与维护”等特色交通专业。
7.广东省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领先,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设备完善。
与华为、中兴等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毕业生多进入通信和IT行业。
8.广东省医药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医药卫生类专业(药学、护理)就业率超95%,与广药集团合作订单培养。
拥有GMP标准药剂实训车间,实践教学资源丰富。
9.佛山市汽车工程学校
优势: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省内知名,配备智能汽车诊断设备和新能源车实训平台。
新增“车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培养智能汽车领域人才。
10.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
优势: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实操性强,与高星级酒店合作,学生实习覆盖广交会等大型活动。
新增“智慧旅游服务”方向,结合数字化营销技能培养。
其他亮点学校
岭南工商第一高级技校:直播电商专业学生未毕业即成百万粉丝网红。
珠海市建筑工程学校:建筑类专业结合BIM技术教学,实训项目涵盖智慧城市管理。
选择建议
1.看专业匹配度:优先选择与产业需求契合的专业(如智能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
2.关注校企合作:合作企业直接影响实习和就业质量(如白云工商与腾讯、深圳技校与大疆)。
3.考察实训条件:先进设备(如工业机器人、元宇宙实验室)是技能培养的核心保障。
以上排名及信息综合自多个来源,具体选择需结合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如需更多招生细节或专业对比,可参考各校官网或教育局
发布的最新数据。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