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普高和职高“的5个问题

1普高与职高的概念

普高就是普通高中 : 全称是“普通高级中学”,属于高级中等教育学校的范畴,上承初中,下启大学,学制一般为三年。

职高就是职业高中 : 全称是“职业高级中学”或“高级职业中学”,属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范畴,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一般也为三年。

2普高与职高的四个主要区别

聚焦“普高和职高“的5个问题-广东技校排名网

课程设置不同 :普高课程设置有:语文、数 学、外语以及物理化学生物或政治历史地理等;职高课程设置有:语文、数学、外语以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培养目标不同 :普高重点培养知识型人才,职高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

办学模式不同 :普高独立办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学习主要在学校进行;职高则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培养技术技能为主,一般在学校学习一年文化课后,第二年开始陆续到企业学习技术。

毕业趋向不同 :普高毕业后一般以参加高考升学为主,职高毕业后以直接就业为主,当然也可以参加类似高考(如成人高考等)一样的升学考试等。

2020年11月5日,针对普高和职高的招生问题,教育部明确要求“原则上按50%的比例引导应届初中生向中等职业学校分流”。

显然,这一政策是对职高的加强,是对普高的相对弱化,由此引爆了家长群。家长们普遍认为要上普高,中考比高考还难,于是,激烈的升学竞争从高中提前到了初中,甚至小学。一些教育培训机构也将此看成商业机会,大肆渲染,人为制造紧张气氛,校外培训门庭若市。

出现这样的现象是非常让人担忧的,毕竟初中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孩子大部分都处于青春期,缺乏激烈竞争的生理条件与心理条件。如果此时强化竞争意识,让孩子们加入到残酷的学业竞争行列,不啻是一种摧残。

3家长们普遍关心的以下4个问题

【问题1】:职业教育为什么要从高中开始?

一些家长认为 :孩子初中毕业,年龄15~16岁,还没有完全成年,此时开始职业教育是否早了一点 ?

应该说,这是一个科学问题,需要科学判断、科学决策。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现状,来推断一下中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政策是否合理,是否科学。

先来看看德国的职业教育。我们从德国制造的精致产品不难得出结论 :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发达。

根据百度百科提供的资料,德国的职业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16~19岁年龄组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者超过70%,大大高于我国的50%。不但如此,德国的职业教育以产业为导向,以企业为主导,真正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我们再来看看英国的职业教育。英国也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学生们在结束11年(5~15岁)的义务教育后,约50%的学生进入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各种培训机构、企业进行各种技术技能的培训与学习,取得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后就业。

日本、美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也都是从初中毕业开始的,尽管这些国家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各有千秋,但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企业参与主导、资格证书评价等是他们的普遍做法。

我想不用再举更多例子了,上面提到的几个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现状都已充分说明 :孩子初中毕业后进行职业教育是各个国家的普遍做法,有的(如日本)甚至还提前。这样的做法既是长期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更是科学决策的结果。

我国职业教育还处于初创阶段,正在吸收各个国家的好做法,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

【问题2】:在我国,职业教育(职高)为什么那么不待见?

我想,原因之一是人们的惯性思维所致。

大家知道,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职高才开始从普高分离出来,对大家的印象不深,人们说到高中,一般都泛指普通高中,即普高,很少会想到还有职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异常迅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其中需求最大的是“工匠型”人才或“技能型”人才,而“知识型”人才则严重过剩。尽管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让地方本科高校(600所左右)进行职业化转型,但收效甚微。

面对职业教育严重不足的现状,党和国家逐渐将教育的重点转向了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去年高考招生,教育部临时增加了100万个大专招生指标,年末又提出了普高与职高1:1的招生要求,这一系列的政策导向,不断向我们传递着一种强烈的信号:社会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势在必行。

然而,这一系列激励举措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很难体会决策者在宏观层面的想法,只是明显感觉到最近几年中考改革不断,以及普高与职高1:1的招生政策要求,逐渐让学生和家长有了紧迫感与焦虑感。

毕竟家长对普高是比较了解的,也知道普高毕业后孩子的职业发展方向。而职高则相反,家长了解不多,而正是由于了解不多,才会产生紧张与焦虑。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传统的等级观念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普遍认为孩子能够考上大学是一个家族的荣耀,是孩子成功的标志,是升官发财的必由之路。而上了职高,会认为上大学没有希望,是孩子失败的标志。

【问题3】:孩子读了职高还能上大学吗?

主要有四条途径 :

一是,参加普通高考或对口高考。学生职高毕业后,可以以普高同等学历的身份报名参加高考或对口高考,具体可参见各省市的相关政策。

二是,“3+2”模式,即职高3年,大专2 年,毕业后是大专文凭,与普高毕业考上大专性质类似,而且参加“3+2”模式毕业的学生在就业上会有较大的优势,其专业性和动手能力相对要强些。

三是,参加成人高考。成人高考分“高起专”、“高起本”、“专升本”,学习方式有函授(自学为主)、业余(半脱产)、脱产(全日制)等三种形式,成绩合格毕业后也能拿国家和社会认可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四是,自考 :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是个人自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考生既可以在高等院校全日制学习,也可以在社会助学单位学习。

因此,职高学生想继续深造的途径是很多的,关键还是看孩子本身的意愿,如果意愿强烈,既可以成为某一个专业技术领域的工程师专家,也可成为知识型人才,成就想要的自己。

当然,职高培养的主要目标还是技能型人才,特别是有些孩子读书考试不行,但让他修理一台电脑、手机甚至其他家用电器,只要看一下说明书或工具书,就能动手搞定。

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基本判断,在初中学习阶段,着力培养孩子的职业意识,临到初中毕业时,让孩子有一个基本的职业倾向。

【问题4】:上了普高,就进了保险箱了吗?

非也!其实,这一点每一位家长都是看得比较清楚的。

第一,对于考不上大学的普高毕业生,会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此时,孩子还没有一技之长,要就业还需要到相关的培训机构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而这对职高毕业的学生来说是不需要的。

第二,对于考上大学的学生来说,当前的厌学现象比较严重,游戏人生的现象在大学比较普遍,每学期挂课家常便饭,每年退学、不能毕业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第三,对于大学毕业生(主要指本科、研究生),一些毕业生常常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虽有一点知识储备,但普遍缺乏动手能力,到了工作岗位往往打不开局面,有的甚至“毕业即待业”,进入啃老模式。

还有一些大学本科毕业生,将考研作为就业的替代品,属于无奈的选择,毕竟有一张研究生文凭就多了一份就业选择的机会,这从一个侧面也印证了这几年研究生考试为什么那么火爆。

因此,上了普高并不是高枕无忧,家长既要防止孩子厌学现象的发生,也要关注孩子上大学后的职业能力,防止孩子“毕业就失业”现象的发生。

【问题5】:面对普高与职高1:1的招生政策,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办?

通过对以上四个问题的分析探讨,使我们对普高与职高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让我们一起来面对普高与职高1:1的招生政策。

我想每一位家长心里都会有一个基本的思路,杨老师的意见是:从容应对,顺其自然,让孩子自己作出选择。

毕竟今后的人生路要靠孩子自己走,家长不可能,也不应该越俎代庖。家长对孩子需要做的是:信任、支持、鼓励,而不是焦虑、抱怨。

最近,有一位人大代表提交了一个提案,中心思想是将普高的招生比例由现在的50%多,提高至70~80%。杨老师认为这样的提案不现实。

首先,该代表没有理解“普高与职高1:1招生政策”出台的初衷,不了解技能型人才普遍缺乏的社会现实。

其次,该提案的实施会造成知识型人才的过剩,其实现在已经过剩了。

第三,容易强化人才的等级观念,让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发扬。

【结束语】:普高与职高是中考后孩子们的两种选择,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差异。国家提出1:1的招生比例要求,其根本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和家长更新成才观念,眼里既要有助教、讲师、教授,也要有“工匠”、技术能手、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

  • 成绩一般,选择高中还是技校
  • 上不了高中,中专技校一样升学
  • 中职,虽不如高中,但真的适合
  • 上烂高中,还是上职校,66%的人这样说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聚焦“普高和职高“的5个问题》
文章链接:https://m.jixiao100.com/170-2.html
本站资源来源于网络及AI生成,如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