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支撑。在广东白云学院55个本科专业中,有14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8个校企协同育人示范性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产品设计、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物流管理)、1个IEET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他们是学校内涵建设的璀璨明珠,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官网推出的系列报道【一流专业.白云说】,通过对6个省级一流专业的全面展示,聚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希望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广东白云学院成立最早的专业之一,一直以来都走在白云改革发展的最前沿。2021年12月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就在不断探索更新、更强、更先进的发展模式;自2022年加入“计文波国际时尚设计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校企联合培养,全面开启了专业发展国际化、差异化、创新型、实战型的新里程。

经过1年的探索与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以粤港澳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紧扣“产业主导、标准引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十六字方针,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办学活力,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的有效衔接机制;建立与服装服饰协会、设计师协会、龙头企业的信息、人才、技术、设备的资源共享机制,完善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企业导师的分类评聘机制,打造集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科学研究、设计(技术)创新、企业(社会)服务、品牌孵化、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性人才培养体系,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发展逐渐展现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
将国际化办学理念纳入专业长期战略发展规划中,将国际化、东盟、“一带一路”等元素体现于现代产业学院的办学定位、制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行政机构设置、办学经费支持等多个方面。推动区域跨校课程合作开发,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各高校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探索实施学分互认制度,为深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保障。发展跨国科研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欧美澳等发达国家海上共建、文化融通、经贸合作等领域的研究,提升双方合作交流的层次和水平,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
以时尚产业链与职业岗位群需求为导向,探索校企联合培养的创新模式
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时尚产业链与职业岗位群对时尚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构建,推动教学内容重构,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专业整合建设,推进“工作室导师制”教学模式改革
推进专业群整合建设,实现相关专业间的相互支撑。依托现有“时尚设计研发中心”、“创新创业工作室”、“时尚皮具工作室”、“时装技术创新工作室”、“非遗文创工作室”等教科研实训基地,今后将围绕着“工作室导师制”教学模式开展改革,将课堂教学、课题研究、项目实践等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更好的支撑“三方融通、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
深化校企协同,打造“双师”“双导师”实践教学团队
打造以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为主体、企业导师和专业导师相结合的校企实践教学团队。深化校企协同师资互聘制度,完善师资培训、管理和考核机制。引进行业、企业高级技能人才作为企业导师,企业导师定期参加本专业的教学研讨和教学技能培训,以弥补企业导师专业过硬但教学能力欠缺的缺陷;专业导师则强化实践能力的锻炼,保障校内实践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的质量。
整合与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为了适应时尚产业的不断变化,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将紧紧围绕 “需求对路”的既定目标培养专业人才,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和工作流程,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培养计划主要面向服装服饰、文化传播、品牌推广产业,培养人才从事时尚设计、时尚媒体、活动策划、视觉推广、新自媒体等岗位。
课程设置,从岗位的实际应用出发,对课程进行整合,采用“大平台,小模块”模式。“大平台”是通过开设艺术设计公共课程,如时尚造型基础、时尚设计构成、大湾区时尚产业导论等课程,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又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提高提供理论知识储备,以讲座、大师互动、大师课堂等的形式,拓宽学生眼界、提升行业前瞻性。“小模块”即按照行业企业岗位设置课程,制定“职业特定技能”培养不同岗位的技术人才。
全面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化课程改革,打破传统孤立授课弊端,课程之间相互连接,杜绝内容重复,加大知识的连贯性及应用性。教学方法上引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形成以“项目为主线,任务为主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四主”教学体系。项目教学法贯穿专业课,引入行业企业实际项目进课堂,进一步拉近课堂与企业的距离。
建立立体化教学评价机制
围绕项目化教学,以设计项目成效评价为主,兼顾课程学习与项目实施过程,实施形成性考核,综合教师、企业和项目团队评价,建立起了以项目成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的立体化教学评价机制,除了校企共同评价外,逐步开展市场评价,深化“作业—作品—产品—商品”评价机制,让学生更早进入市场概念,同时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全面评价,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孵化等。
聚焦 “四创型”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
建设聚焦大湾区时尚产业发展,根据其趋势,将“设计与创新、设计与商业”相融合为主要培养特色,注重时尚产业项目落地,旨在培养“创意、创新、创业、创造”的四创型人才,培养时尚行业中的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
专业通过组织各类项目、活动、竞赛,开拓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时尚敏感度,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力争“入学即入行,毕业就好业”,全面培养时尚行业高素质人才。




















成立时间:1956年评级得分:93




成立时间:1984年
成立时间:1979年



















成立时间:1981年



成立时间:1965年
1.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
优势:
智能制造专业突出,与广汽、腾讯等企业深度合作,学生未毕业即被预订,毕业生平均薪资达6800+元。
拥有“真枪实弹”的车间教室,连续8年位列广东技校榜首。
新增“数智营销技术”“商务数据分析”等前沿专业,适应数字经济需求。
2.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优势:
政府重点支持,全省唯一副厅级技校,实验室设备先进(如元宇宙技术应用实验室)。
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等专业与制造业企业紧密对接,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
3.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轻工领域特色鲜明,食品加工、服装设计等专业实力强,教学设备先进。
与轻工行业企业合作,提供丰富实习机会,毕业生多进入食品、纺织行业。
4.广东省机械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标杆学校,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专业省内领先。
实训基地配备库卡机械臂等先进设备,培养高精度技术人才。
5.深圳市高级技工学校
优势:
投资11亿建设实训基地,无人机实训直接使用大疆生产线,新能源汽修专业拆解特斯拉等高端车型。
新增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贴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
6.广东省交通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交通运输类专业(如物流管理、汽车维修)就业率高,与广铁集团等企业合作定向培养。
新增“低空飞行器技术应用”“盾构机操作与维护”等特色交通专业。
7.广东省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领先,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设备完善。
与华为、中兴等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毕业生多进入通信和IT行业。
8.广东省医药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医药卫生类专业(药学、护理)就业率超95%,与广药集团合作订单培养。
拥有GMP标准药剂实训车间,实践教学资源丰富。
9.佛山市汽车工程学校
优势: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省内知名,配备智能汽车诊断设备和新能源车实训平台。
新增“车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培养智能汽车领域人才。
10.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
优势: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实操性强,与高星级酒店合作,学生实习覆盖广交会等大型活动。
新增“智慧旅游服务”方向,结合数字化营销技能培养。
其他亮点学校
岭南工商第一高级技校:直播电商专业学生未毕业即成百万粉丝网红。
珠海市建筑工程学校:建筑类专业结合BIM技术教学,实训项目涵盖智慧城市管理。
选择建议
1.看专业匹配度:优先选择与产业需求契合的专业(如智能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
2.关注校企合作:合作企业直接影响实习和就业质量(如白云工商与腾讯、深圳技校与大疆)。
3.考察实训条件:先进设备(如工业机器人、元宇宙实验室)是技能培养的核心保障。
以上排名及信息综合自多个来源,具体选择需结合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如需更多招生细节或专业对比,可参考各校官网或教育局
发布的最新数据。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