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上边终于大大方方承认中职升学和就业并重了。
我为什么要赞扬这件事呢?还是在前不久,在和一位基层中职校长聊天时,他向我吐槽基层校长的难处和困境,他说:职业学校搞升学名不正,言不顺,偷偷摸摸好像做贼。而搞就业呢,又没有什么吸引力。
我非常理解这位基层校长的烦恼。二十世纪初,为解决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状况,“分层次教学”一度成为热词。我曾参与过一个中职学校这方面的改革,结果改来改去,把所谓的“分层次教学”搞成了“分类别教学”,即将学生分为升学班和就业班。升学班专注对口升学,就业班实际上就是把学生早早地以“顶岗实习”的名义送进工厂的流水线。
数十年过去了,这种局面从未改变过,而且愈演愈烈。尽管中职教育一直提以就业为导向,但直接就业的学生越来越少。前边所提到这位基层职校校长所领导的学校,升学率就几乎百分之百。这就是中职的现况。好在,上边终于承认了这个现况,基层校长们终于可以昂起头来,不必再像做贼一样偷偷摸摸搞升学教育了。

我知道,有人肯定会反对中职变成升学教育——如果职业学校不以就业为导向,那还叫什么职业教育呢?是啊,从道理上讲,的确如此。但凡事讲求因时因势因地。对于中职而言,时势地早已不再就业一方了。我们不能刻舟求剑。我曾经写道:我们现在所称的中职生,又叫三校生。所谓的三校,即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这三类学校的确都能做到以就业为导向,特别是后两类,还是精英型的。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部分中专都升格或者被组合进了高职。与此同时,大部分职业中学都改头换面成了中专,然而,此中专非彼中专,不但无法培养干部和中等技术人才,连技工也无法培养。不升学的,大部分只能做“高素质的劳动者”。“故人西辞富士康,为学技术到蓝翔;蓝翔技校包分配,结果分到富士康”——这句打油诗,是对一个时代中职就业状况的真实写照。
毫无疑问,职业教育的层次已经上移。但这个上移,并非主要是由“技术升级”带来的,而主要是由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带来的(是否适当,另当别论)。在这个层次上移的过程中,中职的性质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即由就业教育变成了“升学教育”。
从更广阔的角度看,承认中职就业和升学并重,事实是开启了我国独特的中等教育改革之路。在职业教育层次上移后,中职还有没有理由存在,成争论的一个焦点,为此,提出了进行普职融通和综合中学实验——适合学生不同的先天禀赋,成为在职业教育层次上移后,继续在中学阶段进行职业教育的最主要的理由。然而,由于我国刚性的高考制度,在普通高中进行综合中学改革难度很大。相反,职业学校由于没有高考的硬约束,因此,承认中职升学和就业并重,实际上就是在中职进行“综合中学”实验。职业学校很可能“歪打正着”,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综合中学之路。如果果能如此,可谓善莫大焉。
也就是说,承认升学和就业并重的职业学校,在事实上也就成了“综合中学”。这无意中也为职教高考找到了逻辑起点和合理的辩护。然而,我曾在《职教高考》一文中追问:高职是否必须以中职为升学基础呢?现有的经验似乎并不支持一点。如果是这样,那职教改革还有必要折腾什么“文化素质+技能测试”的考试模式吗?
另外,最重要的是,既然中职就业和升学并重,就应该有两套不同的培养方案。过去,指导中职教学的文件叫《教学指导方案》,现在变成了《专业标准》。听起来是更正规了,更有约束力了,可实际情况如何呢?职业学校如果按《专业标准》严格执行,有多少学生能毕业呢?这个局中人恐怕心知肚明吧。因此,我建议应该重回《指导方案》。不但要在名称上重回《指导方案》,而且应该根据我国地区差异大的现状,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指导方案》,供基层学校选择,至少应该有升学和就业两套教学方案。
- 职教质量提升方法
- 中职是升学与就业并重的教育
- 中高职校企业合作对比














成立时间:1956年评级得分:93




成立时间:1984年
成立时间:1979年



















成立时间:1981年



成立时间:1965年
1.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
优势:
智能制造专业突出,与广汽、腾讯等企业深度合作,学生未毕业即被预订,毕业生平均薪资达6800+元。
拥有“真枪实弹”的车间教室,连续8年位列广东技校榜首。
新增“数智营销技术”“商务数据分析”等前沿专业,适应数字经济需求。
2.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优势:
政府重点支持,全省唯一副厅级技校,实验室设备先进(如元宇宙技术应用实验室)。
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等专业与制造业企业紧密对接,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
3.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轻工领域特色鲜明,食品加工、服装设计等专业实力强,教学设备先进。
与轻工行业企业合作,提供丰富实习机会,毕业生多进入食品、纺织行业。
4.广东省机械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标杆学校,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专业省内领先。
实训基地配备库卡机械臂等先进设备,培养高精度技术人才。
5.深圳市高级技工学校
优势:
投资11亿建设实训基地,无人机实训直接使用大疆生产线,新能源汽修专业拆解特斯拉等高端车型。
新增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贴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
6.广东省交通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交通运输类专业(如物流管理、汽车维修)就业率高,与广铁集团等企业合作定向培养。
新增“低空飞行器技术应用”“盾构机操作与维护”等特色交通专业。
7.广东省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领先,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设备完善。
与华为、中兴等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毕业生多进入通信和IT行业。
8.广东省医药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医药卫生类专业(药学、护理)就业率超95%,与广药集团合作订单培养。
拥有GMP标准药剂实训车间,实践教学资源丰富。
9.佛山市汽车工程学校
优势: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省内知名,配备智能汽车诊断设备和新能源车实训平台。
新增“车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培养智能汽车领域人才。
10.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
优势: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实操性强,与高星级酒店合作,学生实习覆盖广交会等大型活动。
新增“智慧旅游服务”方向,结合数字化营销技能培养。
其他亮点学校
岭南工商第一高级技校:直播电商专业学生未毕业即成百万粉丝网红。
珠海市建筑工程学校:建筑类专业结合BIM技术教学,实训项目涵盖智慧城市管理。
选择建议
1.看专业匹配度:优先选择与产业需求契合的专业(如智能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
2.关注校企合作:合作企业直接影响实习和就业质量(如白云工商与腾讯、深圳技校与大疆)。
3.考察实训条件:先进设备(如工业机器人、元宇宙实验室)是技能培养的核心保障。
以上排名及信息综合自多个来源,具体选择需结合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如需更多招生细节或专业对比,可参考各校官网或教育局
发布的最新数据。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