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机电技师学院教学名师访谈

编者按:陈娇娥,机械高级讲师,现己退休,曾担任广州市中专学校机械教研会秘书长、学校机械教研室主任等职务,并获广州市优秀教师奖,多次评为被学校“先进工作者”。此文根据对陈娇娥老师的访谈整理而成。

广州机电技师学院教学名师访谈-广东技校排名网

干一行 爱一行编者:陈老师,您是在我们学校读书,在我们学校工作,是个地地道道的机电人。能跟我们讲讲您从学生到老师角色转换的故事吗?

陈老师:我是1979年开始留校任教的。留校之初,自己的心里并不踏实,因为觉得还有很多知识不懂,也还没有从学生的角色中脱离出来。所以,只能一边学一边教。

当时学校没有现在这么好的环境,教学经费捉襟见肘,各个任课老师使出浑身解致,通过团队的力量,我们自制教具、教学模型辅助教学。

不少老师还自费到大学进修、深造。毕竟,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只有自己吃透了教学内容,才能教学生。

那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知识点,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让我感到欣喜的是,经过不断的努力,自己顺利从华南理工毕业,获得本科学历。

初出茅庐我得到过“国标”程国兴老师的认可,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做一位好老师的信念,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勇敢走下去,不断前进。

广州机电技师学院教学名师访谈-广东技校排名网

当年机电的老师为了节约成本,自行改装机床

“跨界”成功 倾心育人编者:陈老师,您的专业是机械类,但在教授计算机类课程的成绩也是顶呱呱的。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跨界”的?

陈老师:那时,广州市各大中专院校刚刚兴起计算机课程教学时,我们学校便紧跟形势的发展,开设了计算机类课程,并一直领先于其他同类院校。

由于教学安排的调整,需要新的老师来承担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工作,所以学校便让我试着“跨界”。由于我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仅仅是在读大学的时候接触过这类课程,自己也只能是边学边教。

后来,通过不断地自学和进修,期间也参与了市教研会组织编写教材和上机指导书等工作,就这样,教了很多年计算机类课程,上起课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其实,那时候中专学校开设的某些课程与大学的相差不大。就拿《计算机绘图》这门课来说,大学生怎么学,中专生也一样学。

为了上好这门课,我也是拼了,白天上课,晚上自学,周末去进修,自己总算在计算机方面有了一些底气。

当时,我代表学校开了广州市第一个《计算机绘图》课程的公开课,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也算是让人欣慰的一件事吧。后来,计算机类的课程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题,我也算是“跨界”成功了。

广州机电技师学院教学名师访谈-广东技校排名网

机电技工学校电脑室

编者:陈老师,您在教学工作中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陈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近三十年,我始终保持探索和学习的劲头,坚持教学相长,与时俱进,希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之余,还坚持继续学习,积极撰写论文,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那时学校的教学氛围特别好,校领导很接地气,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尽可能的支持。

老教师们都能以老带新,毫不保留地传授经验,年轻教师虚心请教,认真学习。这些对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是很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开拓自己的眼界,汲取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后来我担任了广州市中专学校机械教研会秘书长,协助组织各学校教学骨干编制会考试题库、组织机械类课程的教学研究。

自己在专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后,也坚持指导新老师,组织年轻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帮助他们提升,为机电培养中坚力量。

立足仁师,循循善诱编者:陈老师,对于师生关系您是怎么理解的?

陈老师:说到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算是亦师亦友吧!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得先与学生们做朋友,再谆谆教导他们。

在面对新的班级时,一定要树立威严,但教学过程中可以既严肃又活泼。我经常也会去学习网络语言,不断扩充自己的见识,也可以琢磨与学生间的相处之道。

我在课堂上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挖掘学生思维潜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在讲授新知识时力求深而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习题训练保证质量,力求少而精。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方法是成功的,我所带班级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编者:陈老师,您对教师这个职业是怎么理解的?

陈老师:一路上走来,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好感有增无减。如果说当初是不经意地选择了走上讲台,经过时间的检验,我发现这才是一个最正确的选择。

作为一名教师,我体会到师道尊严、感悟到自由思考的乐趣、传授知识的快乐、不断学习中的成长。

广州机电技师学院教学名师访谈-广东技校排名网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习课堂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广东技校排名网 » 广州机电技师学院教学名师访谈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