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川高考重地,绵阳在四川基础教育的地位不可小觑,高考成绩更是有目共睹的。最近,网络上盛传,绵阳高中今年600分 占四川前10强的69%,占全省42.4%。

虽然这个消息不是来源于官方媒体,但也足以佐证绵阳高中教育的强大!
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很多家长都很彷徨——为了将来的高考,是否应该把孩子送到绵阳读初中?今天,我们就给有这部分困惑的家长分析分析。
一、为什么选择到绵阳读书?
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西部教育看四川,四川教育看成绵。”那,读书为什么要来绵阳?陈老师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
01
高考升学率领跑全川20年
由于中考具有很强的区域性,比较起来不严谨。因此,高考成绩可以较为全面地体现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
由于政策规定,2017年后不能公布高考喜报等数据。所以近几年高考数据缺失较为严重,我们先看看2015年和2016年四川各市州高考成绩对比。

自2001年以来,绵阳高考本科硬上线率和万人比都是四川“双第一”,一本率也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2018年,绵阳共有4万4千余人参加高考,一本率为40.91%,是川内自高考恢复以来首个一本率超过40%的市州,而且要知道的是,2018年全省一本率仅15.01%。
在高考升学率如此高的绵阳就读,自然“中奖”的概率大大提高。
02
学校体量大,就读机会增多
不难发现,无论是绵阳的初中还是高中,很大的一个特色就是体量大。
据不完全统计,绵阳民办初中一个年级的规模,均在20个班之上,甚至有的学校的体量能达到接近50个班。高中更是如此,绵中、南山、绵实、南实这样大体量的高中,每个年级的生源均在2500人左右。

体量大,意味着对学校的管理要求更高;体量大,也意味着有更多的学位释放出来,让更多的人因此可以享受到绵阳高品质的教育。
03
性价比高,普通百姓都能上得起
针对费用问题,暂且先不谈有着国家财政支持的公立学校,单论在绵阳民办学校就读,性价比就非常高。
绵阳的私立学校,即便在今年8月发改委发布涨价公告之后,每年学费最高也不超过25300元,而周边地区的私立学校的学费,动辄3万以上。

并且,绵阳的初高中一般一周都是上六天课,学校内担负了很多辅导的职能,相比之下能为家长省下不少钱。
绵阳对这三个方面的“诱惑”,自然不少家长心动,但每个家庭和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性,留在当地上学,每个家庭多多少少都具备一定的资源,对孩子各方面的照顾也会更到位一些。
所以,面对绵阳的吸引力,家长需要综合考虑,做出适合的选择。我们不“鼓吹”每个孩子都来绵阳读书,一定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二、外地生能否到绵阳读书——能!能!
针对之前很多地方盛传的“外地生不能到成都、绵阳入学”的言论,『求学绵阳』已经就此进行了辟谣,具体请见文章外地学生不能到成都绵阳上学?误解!
此外,从5、6月份绵阳各民办初、高中的招生公告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各学校对户籍和学籍是没有限制的,所有人均可报名。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外地生家长就不必再担心!
三、来绵阳读书,学籍如何解决?
接上一个问题,很多家长担心异地求学,学籍的问题怎么处理?
学籍,也称学籍号,是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从幼儿园入园或小学入学初次采集学籍信息后开始使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有机衔接,终身不变。
教育部对学籍的作用明确如下:
①学籍的主要功能是记录,不得将学籍作为入学和转学条件。
②学籍是学生入学的结果,不是前提条件。
③转接学籍或新建学籍是招生入学的后置程序,不应将学生之前有无学籍或学籍是否已转至接收地作为确定入学资格的必要条件。
④原来已建学籍的,应通过学籍系统为其转接学籍;原来没建学籍的,应通过查重程序后为其新建学籍。
⑤学籍系统或数据传输出现故障等特殊情况时,可根据家长要求先通过线下流程办理转学,线下流程完成后,学生即视为在校生,之后再通过学籍系统完成电子学籍档案转接,实现“人籍一致”,最终审核以学籍系统的信息为准。
随着中小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的使用,每个学校均设有专人专岗负责学籍事宜,确保“籍随人走”,严禁空挂学籍。
综上所述,每个学校在新生入校后,都会依据学籍管理规定注册、转接学籍,学籍的转接无须由特定部门审批,仅仅是一个“记录”工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