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
大家对重考的看法也都不一样
对于24届中职生来说,中职菌建议在这个阶段千万不能有重考的念头,而是要专心备考!
1、考生人数变化
参考近几年的3+证书报考情况,可见现在中职生的升学意向越来越强烈,重考的同学必须要知道的数据是,3+证书的报考人数正在以每年约3-4万人的幅度递增
2、难度分析
虽然说,根据考试院的最新回复,明确在2021年起,不再公布下一年的3+证书语数英考纲,从近年的考试情况来看,3+证书的考纲大体都是沿用“2021年3+证书考纲”,所以在难度方面预计变化不会太大。
不过今年的语数英题型也出现了细微变动,如语文的名句默写增加了两篇新的必背科目,所以不排除后几年的考试也会出现题型有变,超纲出题的情况出现。
除了考生人数之外,还值得注意到是,每一年3+证书的录取难度还受招生计划的影响。招生计划减少就会造成狼多肉少的局面。
从近年的录取情况来看,虽然每一年的招生计划都有所上涨,但是同样的考生人数也在飙升,所以整体的招录形势还是较为严峻,最后竞争难度也较大。
4、落榜复读人数
2023年3+证书录取率仅74%,超25%的考生没被录取,大概约有4万多人落榜。那么这部分落榜的考生中估计就有一部分会选择重考,甚至也会有部分考生录取了不去读,这样一来考生人数竞争也会更大。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年的录取率在降低,而落榜人数在不断上升,明年的录取情况预计可能会较难。
劣势
1、持续备考在线焦虑
如果说中职生都有压力,那么重考的压力一定是双倍的。从决定重考那一瞬间开始,潜意识已经默认了下一次的成绩一定不能比去年低,不然重考也就都失去了意义。并且重考一般都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学习压力会更大。
2、需投入额外的学习费用
对于部分重考的同学来说,尤其是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同学,因为没有在学校上课,独自备考的难度会较大,所以部分考生都会选择线下的辅导机构,或者是线上3+证书课程来辅助备考,这需要投入一笔额外的学习费用。
优势
1、复习时间更长
同学们选择重考的理由有很多,有发挥失常不甘心的,有休学实在跟不上进度的,有名校情结的,有大学上到一半退学的……总的来说,这类考生都认为自己值得拥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而确实,重考意味着同学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备考,在多一年的时间里,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打牢自己的基础,在来年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2、学习主动性更高
对于想要选择重考的同学来说,大概率是对自己目前现状的不满意,以及对自己有更高的目标要求,当决定重考的时候,相对来说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规划,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上会更强,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
重考,是一件有利有弊的事情,但无论利弊都是未知的。同学们无论想要做什么选择都不必感到焦虑,反正一无所有,不会比现在更差了。
同学们应该冲刺明年3+证书考试,并且考完之后依旧填报志愿,先看一下自己是否能够被录取,在录取结果出来之后,再思考这个录取结果是否满意,最后再决定是否重考,这样才是稳妥的选择,而不是现阶段就想着重考!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考生在今年就已经是重考,这类考生的危机感应该要更强,因为已经是二战了,再不抓住这次机会就要面临三战、四战……如果因为自己的备考时间比别人长一年而自负,最后导致录取不满意那就是得不偿失,这类考生更不要想着重考了!
重考需要强大的心态,而如果你此时都不能直面失败,又怎么能重考取得好的成绩呢?部分考生甚至会有因为一次两次的考试失败而应激障碍。比如某考生在模拟考试中数学发挥失利,之后反而更不敢直面数学,或者内心排斥数学,这样成绩自然难以提高,所以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哦不断磨练自己的强硬心态,增强自信心。
请直面你的弱点并不断提升,做打不死的小强。在出现懊恼或排斥的情绪时,考生应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不制定过高的目标,不执着于自己不会的题目。复习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面对错题,应冷静分析,总结经验。在考场上把自己的实力完完整整展现出来,就是交上了最好的答卷。
2、正确看待时间优势
要想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个小时的沉淀。但真的只要沉淀足够长的时间就一定能成功吗?不要以为重考1年就一定能考上!
如果每天只是做一些“简单的重复”,哪怕你再怎么勤奋,“一万小时定律”也不会自动生效。如果你不具有思维破局能力,在时代的跌宕起伏、行业的快速迭代中,你还会陷入“贫穷的死循环”,这样你将遭遇“一万小时贫穷定律”。
炒了10000小时的菜就能当餐厅老板吗?
开了10000小时的出租车就能成为赛车手吗?
做了10000小时的题目就一定能考上双一流吗?
关键是要找到“破局点”和“极限点”,一方面你要熟知自己学习上的优势,比如:逻辑思维很强、背诵能力很强、理解能力很强等等;另一方面你要知悉自己的极限,比如:身体状态欠佳、学习条件有限、理性思维欠缺等等。
假设你理解力强背诵能力很弱,学习英语的时候就先做题后背单词,从语境中推敲意义;反之,就先背单词再做题,通过单词的积累来获得高分。当然,其他科目也可以借鉴这种“扬长避短”的学习方法。
3、随时调整在最佳状态
现阶段你要不断巩固基础、深化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提高对考点的敏锐度和熟练度,保证自己在考场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要定期模考保持手感。完成套卷的频率因人而异,但大体上你需要保持对题目中关键信息的敏锐度、计算准确度和熟练度、知识储备和答题技巧的充分掌握。
第二,回归基础必不可少,但不要为了回归而回归。倘若平时基础较好,再复习只需把握住框架主干即可,通过日常训练模考来“排雷”。倘若基础知识尚且薄弱,那盲目去攻难题是不可取的,务必要花时间理清基础概念,保证考卷中简单题的得分率。
第三,除了新题,旧题也要看。错题反映的是过往解题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要么考点不明确,要么计算错误,要么分析思路偏差。看旧题/错题的目的在于避免“重复出错”,积累考试经验。
对于那些做题时没印象没思路的题目,建议重新思考解题;对于纯粹计算错误,明确出错的原因和对策即可略过;对于纯知识点的错误,该回归课本的回归课本,该当场记下的直接记下。当然如果你平时就认真记录错题,分析错题,那么看错题本就够了。


















成立时间:1956年评级得分:93




成立时间:1984年
成立时间:1979年



















成立时间:1981年



成立时间:1965年
1.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
优势:
智能制造专业突出,与广汽、腾讯等企业深度合作,学生未毕业即被预订,毕业生平均薪资达6800+元。
拥有“真枪实弹”的车间教室,连续8年位列广东技校榜首。
新增“数智营销技术”“商务数据分析”等前沿专业,适应数字经济需求。
2.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优势:
政府重点支持,全省唯一副厅级技校,实验室设备先进(如元宇宙技术应用实验室)。
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等专业与制造业企业紧密对接,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
3.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轻工领域特色鲜明,食品加工、服装设计等专业实力强,教学设备先进。
与轻工行业企业合作,提供丰富实习机会,毕业生多进入食品、纺织行业。
4.广东省机械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标杆学校,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专业省内领先。
实训基地配备库卡机械臂等先进设备,培养高精度技术人才。
5.深圳市高级技工学校
优势:
投资11亿建设实训基地,无人机实训直接使用大疆生产线,新能源汽修专业拆解特斯拉等高端车型。
新增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贴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
6.广东省交通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交通运输类专业(如物流管理、汽车维修)就业率高,与广铁集团等企业合作定向培养。
新增“低空飞行器技术应用”“盾构机操作与维护”等特色交通专业。
7.广东省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领先,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设备完善。
与华为、中兴等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毕业生多进入通信和IT行业。
8.广东省医药职业技术学校
优势:
医药卫生类专业(药学、护理)就业率超95%,与广药集团合作订单培养。
拥有GMP标准药剂实训车间,实践教学资源丰富。
9.佛山市汽车工程学校
优势: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省内知名,配备智能汽车诊断设备和新能源车实训平台。
新增“车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培养智能汽车领域人才。
10.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
优势: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实操性强,与高星级酒店合作,学生实习覆盖广交会等大型活动。
新增“智慧旅游服务”方向,结合数字化营销技能培养。
其他亮点学校
岭南工商第一高级技校:直播电商专业学生未毕业即成百万粉丝网红。
珠海市建筑工程学校:建筑类专业结合BIM技术教学,实训项目涵盖智慧城市管理。
选择建议
1.看专业匹配度:优先选择与产业需求契合的专业(如智能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
2.关注校企合作:合作企业直接影响实习和就业质量(如白云工商与腾讯、深圳技校与大疆)。
3.考察实训条件:先进设备(如工业机器人、元宇宙实验室)是技能培养的核心保障。
以上排名及信息综合自多个来源,具体选择需结合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如需更多招生细节或专业对比,可参考各校官网或教育局
发布的最新数据。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