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广东省重点高级技工学校的时代担当与育人传奇
在珠江三角洲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广东省重点高级技工学校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职业教育的光辉。这里不仅是技能人才的摇篮,更是大国工匠精神的传承地,承载着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神圣使命。走进这所享誉南粤的技工教育殿堂,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工匠文化气息,耳畔回响的是机床的轰鸣与知识的交响,眼前浮现的是无数青年在这里实现人生蜕变的动人故事。
广东省重点高级技工学校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广东制造业的崛起应运而生。学校从最初仅有几个专业的技工培训班,发展到如今拥有现代化实训基地、省级示范专业群的综合性高级技工学校,见证了中国职业教育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辉煌历程。校园内保存完好的第一台车床,斑驳的机身上镌刻着”1985年投入使用”的字样,它像一位沉默的见证者,诉说着学校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奋斗史诗。现任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常说:”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曾经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三来一补’企业的厂房旧址,如今已成为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摇篮,这种转变正是广东产业升级的生动缩影。”
学校的专业设置堪称广东产业发展的晴雨表。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当珠江三角洲成为”世界工厂”时,学校敏锐地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等专业;进入新世纪,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又率先设立了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维护等前沿专业;近年来,为响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新增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特色专业。每个专业的兴办背后,都有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模具专业毕业生连续五年就业率100%,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37人次,工业机器人专业与128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这些数字背后,是学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
在广东省重点高级技工学校,教学创新不是口号而是日常。学校独创的”车间教室化、教室车间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走进任何一间专业教室,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教师讲解完一个机械原理,学生立即在旁边的设备上动手操作;某个学生在实操中发现问题,师生当场展开讨论研究。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使学习效率提升了40%以上。更令人称道的是学校推行的”企业导师制”,从合作企业选聘的50多位技术骨干定期来校授课,将最前沿的工艺技术直接带入课堂。一位来自知名汽车制造企业的导师说:”在这里教书,我自己也在学习,年轻人的奇思妙想常常给我们这些’老师傅’新的启发。”
师资力量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广东省重点高级技工学校拥有一个令人瞩目的教师团队: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技术能手5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8人…这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中,不乏放弃企业高薪投身教育的行业精英。机械工程系的李教授就是典型代表,他曾在德国企业担任技术总监,如今带领学生研发的精密零件加工工艺已获得国家专利。他说:”技术需要传承,工匠精神更需要传承,培养出超越自己的学生,是最大的成就感。”学校建立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确保每位专业教师每两年至少有三个月深入企业一线,这种”不进则退”的机制保证了教学始终与产业前沿同步。
校企合作在这里不是简单的实习安排,而是深度的产教融合。学校与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200余家企业建立了多层次合作关系,共建了15个特色产业学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与某知名智能制造企业联合建立的”数字孪生技术学院”,企业投入3000万元设备,学校提供场地和师资,共同培养智能制造领域紧缺人才。这种”校中厂、厂中校”的模式,使学生毕业时已具备1-2年实际工作经验。校企共同开发的52门课程、19种教材已成为全省技工院校的范本。一位企业人力资源总监评价道:”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上岗就能创造价值,这得益于学校真实还原了企业的工作场景和标准。”
校园文化是滋养工匠精神的沃土。广东省重点高级技工学校的校园里,”工匠长廊”展示着历代优秀校友的事迹,”技能之星”榜单每月更新,”大师讲坛”邀请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分享成长故事。每年举办的”技能文化节”更是全校师生的盛会,车工、钳工、电工等十余个工种的技能比拼精彩纷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传承三十余年的”拜师仪式”,新生向专业导师行传统拜师礼,导师回赠工具套装,这种仪式感强烈的传统,将”尊师重道、精益求精”的价值观念深植学生心中。校园里处处可见的标语”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正是这种文化的最好诠释。
学生在这里的成长轨迹令人动容。来自粤西山区的张同学,入校时连电脑开关机都不会,三年后却在全国智能制造大赛中夺冠;因家庭变故险些辍学的李同学,在老师们的帮助下,不仅完成学业还创办了自己的自动化设备公司;还有那个被称为”数控痴”的王同学,为攻克一个编程难题在实训室连续奋战三天…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学校的”校友墙”上,有成为企业技术总监的,有自主创业年产值过亿的,也有留校任教培养新一代技能人才的。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感恩母校赋予的扎实技能和职业精神。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平均起薪达6820元,专业对口率91.3%,65%的毕业生在入职一年内获得职务或技术等级晋升。
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广东省重点高级技工学校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学校牵头组建的粤港澳大湾区技工教育联盟,汇聚了港澳地区12所职业院校;与德国、日本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建立的合作关系,使师生能够接触到世界顶尖的职业教育资源;投资1.2亿元建设的”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将成为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在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学校制定了”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建成全国示范性高级技工学校,培养更多支撑”广东智造”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正如学校大门处镌刻的校训”精工铸就梦想,技能成就人生”所昭示的那样,这里将继续书写技能改变命运的精彩故事。
珠江潮涌,千帆竞发。广东省重点高级技工学校这座技能人才的”黄埔军校”,正以它的方式参与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伟大跨越。在这里,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才之路;在这里,工匠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每日践行的准则;在这里,技能报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人生选择。当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技能实现人生价值,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所学校的成功,更是一个国家重视技能、尊重工匠的文明进步。